我校教师赴南师大开展“数智素养提升与智慧课程建设”专题研修

发布日期:2025-07-12浏览次数:192


7月10日,我校组织50名专任教师赴南京师范大学参加数智素养提升与智慧课程建设专题研修。

本次研修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前沿,围绕智慧课程建设、AI赋能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智能体重塑教育科研模式、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学能力提升等前沿议题展开。研修采用“理论引领+案例解析”的多元模式,专家们系统阐述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分享了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的实践经验。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一春教授作题为“拥抱AI创新教学—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学改革与教师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报告从教师面对AI技术的三种常见状态展开,指出教师应主动学习使用AI工具,将其作为教学辅助而非替代手段。AI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与创造力。张教授介绍了AI技术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如智能教案生成、个性化学习推荐、自动批改作业、学情分析等。他还指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涉及多维度变革,提出“四步走”策略,鼓励教师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机协同、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的新生态。

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陈燚教授作“人工智能赋能数智时代—智能体重塑大学教育科研新模式”专题讲座。陈教授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出发,梳理了AI技术从推理、识别到创造能力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大模型与智能体原理:大模型经海量文本训练可模拟人类思维,实现文本生成与理解;智能体结合工具具备规划、执行与反馈能力,核心是“大模型+工具”融合,类似人类大脑与四肢。他还现场演示了通过提示词与工具调用快速构建智能体,实现故事分段与插画生成。报告指出智能体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能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水平,也探讨了其面临的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挑战,提醒教师使用时保持批判性思维,避免过度依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价值观。陈教授强调,AI技术虽强,教育核心仍在“人”,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与价值塑造者,实现人机协同,推动教育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丽副教授以“高校智慧课程内涵与建设策略”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报告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深入:先剖析智慧课程的核心内涵与典型特征,通过与传统课程对比,凸显其以学习者为中心、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特质,指出其建设需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以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学生本位”的模式转型。实践层面,赵老师结合经验提出涵盖理念更新、技术融合、教学创新、资源建设与评价改革的多维实施路径,强调智慧课程应导向核心素养培养,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与协作能力,并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作用,构建包含智能助教、学伴系统、动态评估和精准管理的智慧教学新生态。整场报告兼具理论与实践深度,案例生动,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系统理论指导和可操作的实施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杨俊老师作题为“上好一节课——AI赋能背景下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I如何赋能教学设计、实施与反馈等环节。杨老师认为,AI技术发展为教学带来新机遇,教师应善用AI实现个性化教学、精准评价与智能反馈,并现场演示了AI教学工具在案例生成、互动设计、动画制作等多场景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提升课堂趣味与教学效果的实用方案。

参训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交流,就智慧课程设计、数字技术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研修活动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对推进智慧课程建设具有重要启发。

此次研修是我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数智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为学校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培训,助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通讯 舒敏萍 审核 王蔷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