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流水线→保安……他用20本错题集解码命运!

发布日期:2025-04-14浏览次数:41

从父母离异那夜无声的觉醒,

到中专教室三年孤灯下的鏖战;

从流水线血泡浸透的助学申请表,

到机器人社烙铁烫出的月牙疤痕,

每一步都是与命运的短兵相接。

他像一株被巨石压弯却执拗向上的野藤,

用疼痛丈量成长,用伤口兑换勋章。

苦难不值得赞美,

但总有人能将它锻成翅膀。
他是2024三江学院大学生年度人物
荆江城




个人简介



图片


荆江城,男,汉族,共青团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2级学生,现任42022151A班班长,无线电协会会长,曾担任机器人社副社长、院学生会活动部负责人。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绩点4.27),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校一等奖学金”两次,“校三好学生”两次,“校优秀学生干部”两次,“校三江励志奖学金”一次,已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大学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中级维修电工、初级救护员等证书。


他曾获得第十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获第十五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二等奖一次,获“博西家电杯”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荆江城带领比赛团队在2024年江苏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荣获团体第6名,个人获得无线电制作比赛一等奖、短距离80米波段测向个人计时赛三等奖、短距离2米波段测向个人计时赛三等奖。他也曾参加2024年“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活动,并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参加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被评为“先进个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荆江城的部分荣誉证书


01

破 茧


没有歇斯底里,只有对未来的迷茫。


临近中考前的某天夜晚,荆江城得知了父母离异的消息,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无声却振聋发聩,猝不及防地震醒十五六岁的少年。一夜之间,浑浑噩噩的他从无奈的温室之中觉醒了。荆江城需要开始想:我想要做什么?未来的路需要怎么走?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个15岁少年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中考倒计时并没有因为任何风浪而停止,他想上一个好高中,荆江城开始利用那为数不多的时间备考,他明白自己处境不易。中考以3分之差与高中失之交臂,他走进了中专的大门。


图片

荆江城接受采访时


“中专三年,我一直不停地学,每天我几乎就不离开板凳。最后毕业的时候,文化课分数是整个学校十年内最高分。” 他回忆道,“入学时发现,周围同学庸庸碌碌,老师也不抱期望。” 但某个深夜,当他在教室刷完题抬头时,窗外的梧桐树影在月光下摇曳,“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命运给了我一副沉重的牌局,但如何出牌由自己决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荆江城的错题本


此后三年,荆江城成了教室的 “钉子户”。每天清晨6点,他在操场背英语单词;午休时间,他蹲在走廊研究电路图;晚自习后,他独自留在教室整理错题集。20本密密麻麻的错题集,无数个咬牙坚持的深夜,最终换来中专学校毕业时文化课成绩全校十年最高分的奇迹。


荆江城褪去了沉重不堪的茧,风雨兼程地向着三江走来。


3年,5个寒暑假,我辗转了4个工作单位。


寒暑假的辗转漂泊,是荆江城青春里最滚烫的注脚。三年间,他先后在餐饮店端过盘子、在电子厂组装过零件、在机械公司调试过设备,也曾在保安岗亭里备考教师资格证。“最难忘的是当保安那段时间,轮岗休息的1小时里,我没有休息,在一旁背《教育心理学》。” 他苦笑着说,“结果教资考试还是差了几分,但那段经历让我明白:苦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向苦难投降。


图片

荆江城当保安时的工作群


在生活与学业的夹缝中,荆江城用双手丈量生存与尊严的距离。填写奖、助学金申请表时,他“磨出血泡的双手”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最真实的成长印记——那是电子厂流水线高强度作业留下的伤口,是机械公司调试设备时被零件划破的血痕,更是深夜学习备考时磨出的老茧。“每当看到劳累的母亲,我就告诉自己:多赚一分钱,她就能少流一滴汗。


苦难就是苦难,不值得歌颂,但它的的确确成为荆江城的羽翼,助他飞越崇山峻岭。


02

突 围


没进机器人社之前,我也曾蜷缩在舒适区。


初入大学的荆江城,仍带着中专求学时期的孤勇。他埋头考取12本证书,从计算机一级到中级维修电工,只因“多一本证书就多一条退路”。直到大二那年,辅导员将他推向机器人社招新的展台:“你该走向更大的舞台。”


图片

荆江城与前机器人社社长的合照

图片

学长给予荆江城的生锈零件


第一次走进实验室,他连电烙铁都握不稳。学长递给荆江城一个生锈的零件:“这是上一届学长留下的,他说失败的痕迹比奖牌更有价值。” 这个零件成了荆江城的 “信仰图腾”。在省级锦标赛前的48小时,他和团队成员吃住在实验室,用泡面和咖啡对抗困意。最终,他们设计的仿生手臂以0.3秒的抓取速度一鸣惊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荆江城的部分奖项


“别人看到的是奖杯,我记住的是第17次焊接失败时,电烙铁在掌心烫出的水泡。” 如今,每当指导新生时,他总会掀起衣袖展示那道月牙疤痕,“这是战士的勋章,也是对后来者的提醒。”他传递的不是伤痛,而是永不言弃的精神。


图片


真正的成长,是在无数次跌倒后依然选择站起来。


会牺牲很多社交和休息时间,但我不后悔。


从萌新到成为无线电协会会长的那一刻,荆江城的成长更像一部热血漫画。初入协会时,他连设备都不会组装,找电台的路上走走停停,总被队友调侃 “方向感为零”。但他不服输,自创 “信号追踪记忆法”,将城市地图刻进大脑,在晨跑时模拟测向路线。他自创 “五步训练法”:每天晨跑6公里增强体能,午间研读《电磁场理论》,傍晚模拟信号追踪,深夜复盘赛事录像。


图片

荆江城在赛场上


在2024年江苏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他带领团队获得团体第6名,个人揽获三项大奖。“无线电测向教会我:人生就像寻找信号,有时候看似迷茫的转圈,其实是在积蓄突破的能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江城和队友们参加江苏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荆江城斩获的个人奖项


固步自封从来无法破圈,真正的突围,不是逃离苦难,而是把伤疤锻造成钥匙。


03

摆 渡


我觉得更多是治愈,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


2024年暑假,作为“爱心暑托班”志愿者的荆江城,站在留守儿童科技课堂的黑板前,他设计“科技+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带领留守儿童完成无线电拼装实践并通过“电台飞行棋”等趣味教学的方式带领他们学会了知识。


荆江城在与留守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感动于他们声声真切而亲昵地以“荆老师”相称。在此期间,他也遇到了让他刻骨铭心的场景:一个穿短袖的小男孩,手臂上布满伤疤,被问及家庭时总是往桌底缩。“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经历或许能成为治愈他们的光。”他哽咽着说:“知识改变的不该只是个人命运,更应该成为照亮他人的火把。”


渡人之舟,终究也为自己灵魂摆渡。


我曾经也接受过学校和国家的帮助,我想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从接受国家资助到成为留守儿童的科技启蒙老师,荆江城完成了从 “受助者” 到 “摆渡人” 的蜕变。在支教日记中,他写道:“曾经我以为,自强不息是独自对抗命运的孤勇;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强者,既要让自己站起来,更要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荆江城参与志愿服务


从受助者到施惠者,荆江城出于感谢,一以贯之地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投桃报李,“我用尽我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教他们,就是为了报答社会。”他是“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他也是2024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先进个人”……他的坚守,传递的不仅是知识的力量,更是强者渡人的责任与情怀。


图片

图片

荆江城参与社会实践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奉献与担当的分量。


04

对 话


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加速挥舞,这对当下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被问及“高效机械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时,荆江城说:“机械臂的确能精准抓取零件,它们代替人的一些基本工作这无法反驳,但却无法取代经验纯熟的老匠。”就如同荆江城和同伴们设计的仿生手臂,它可以抓取零件,但永远无法替代人类工程师对细节的执着追求。


图片


荆江城认为,工科生的使命不仅是创造技术,更要思考技术背后的伦理。“在实验室里,我们追求0.1秒的效率提升;但在现实中,我们必须关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这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技术会淘汰一些重复性工作,但需要创造力和同理心的岗位永远无法被替代。


关于时间管理的秘诀,我觉得就是——放下手机。


荆江城的时间管理法看似简单:每天清晨花五到十分钟冥想,并列出三件最重要的事,雷打不动完成;放下手机,专注当下。“很多人被电子设备绑架了生活,而我选择用双手触摸真实的世界。” 他笑言,“晨跑6公里时,我不会一直向前,偶有拐弯;深夜复盘时,我会聆听窗外的风声。这些瞬间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温度。”


图片

图片

荆江城备考时


当自己的荣誉受到来自他人的捧杀时,荆江城会选择把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姿态,他谦逊地说:“像我向别人请教问题时,放低姿态就能很好地提问他人。假如你把自己束之高阁,俯视他人,那你就会很难向别人请教问题。不过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太低,就不太能得到重视。”不过这种主动示弱、谦逊低调的处世方式,在荆江城看来有利于社交,更专注自我,他不太在意而是对于求知更加渴望,不卑不亢、静心潜志是他自我提升的一大途径。


图片


现代人把“多线程处理”当作勋章,却忘了大脑最擅长单线程的深度沉浸。


05

展 望


希望通过教资考试,现在正在备考硕士研究生。


谈及未来,荆江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希望可以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现在正在考研,目标是考上研究生,深入研究机器人算法。”科技不该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应成为摆渡苦难的方舟。


图片

图片

荆江城平时的学习笔记


“江苏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让荆江城意识到,技术创新必须扎根于社会需求。他坦言,考研备考与志愿服务有时会冲突,不过他依然会保持热衷于志愿服务,但 “这就像无线电测向需要调整频率,人生也需要不断校准方向”。


图片

图片


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人生坐标,真正的强者,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继续保持乐观,持之以恒。


从过去曾经蜷缩在舒适区的自己,到如今坦然选择踏破荆棘的他,荆江城一路走来没有捷径,唯有面对挫折与磨难时秉持乐而观之的心态,恪守坚而持之的状态。别害怕失败的疼痛,那是命运在给你盖成长的邮戳。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他翻开泛黄的错题集,看着已经字迹模糊但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的习题,回望过往,如履薄冰;面向未来,前途似海。荆江城希望未来的自己带着这份乐观保持初心,继续攻坚,从前的每一次失败教会他与命运交手,与狂风对峙,与磨难抗衡,“这些失败与成功案例都无比珍贵,因为它们是对我的见证:真正的突破,始于承认不完美。”


荆江城的生活照


“不要犹豫,不要幻想,立即行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他补充道,“就像我错过的 CAD 考试,虽然遗憾,但它让我更珍惜现在的机遇与挑战,行动是消解和治愈迷茫的良药。


错题本记录的从来都不是失败,是每一次笑对疾风的卷土重来。


06

感 恩


我最想感谢的肯定是我的母亲。


“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母亲。” 荆江城哽咽说道。


图片

荆江城与母亲的合照


从中学时代一路奔跑走来的荆江城,那个始终陪伴在他身旁的就是母亲。他无比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一路辛勤地工作,支撑荆江城完成学业。虽然母亲总说自己受教育的程度并不高,但她却总能教会荆江城许多人生的道理;她说自己的脾气不够好,但却在荆江城的成长之路上给予他最大的宽容与耐心。


很感谢一路上的良师益友。


从前中专的班主任谢老师到大学辅导员苏永喜老师,是他们一路以来对荆江城的接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从连电烙铁都握不稳的小白,到如今站上领奖台发表获奖感言的团队负责人,从实验室到领奖台,从受助者到摆渡人,荆江城用三年时光完成了生命的蝶变。


图片

图片

荆江城与辅导员苏永喜老师交流学业和生活


提及机器人社戴学长递给他的生锈零件,荆江城一直将其视若珍宝:“这个零件教会我: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起点。” 这个收藏着学长经验传承的小零件,在无数次想要放弃的瞬间鼓励着他,而荆江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所有在黑暗中寻找光的人。


我为我自己感到自豪。


每一次面对消极情绪,荆江城会坚持跑步,在运动中消解压力。这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更加锻造出他锲而不舍、笃行不辍的精神内核,是那个雷打不动晨跑的自己,让他成为自己的诺亚方舟。


图片

图片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从前那个无数次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荆江城,在最迷茫的日子里仍然疾驰在荆棘丛生的泥泞之中,穿越旷野,最终迎来柳暗花明。这种自我救赎是生生不息的自愈方式,忍过去,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


图片


若命运是巨浪滔天的海,荆江城就偏要做自己的诺亚方舟。只要还在跑,就不算输。


图片

他也曾是命运巨浪中颠簸的孤舟,

如今已成为摆渡他人的桨。

那些错题集里潦草的字迹、

晨跑时拐过的无名路口、

实验室深夜未黯的微光,

早已织成一张网,

接住了坠落中的灵魂。

不必顾影自怜,

无需惊羡繁星满天,

因为你就是星辰大海!


图片
图丨受访者提供 付钦丞
文丨秦宪康
编丨秦宪康
审核丨吴江 吴疆 荆江城 秦宪康 朱可馨 刘皓然


分享到: